油气回收检测步骤-油气回收检测-德航特检

价    格

更新时间

  • 来电咨询

    2023-8-22

华经理
13853450221 | 0534-2421996    商盟通会员
  • 联系手机| 13853450221
  • 主营产品|尚未填写
  • 单位地址| 德州市商贸开发区河西通力路38号
查看更多信息
本页信息为德州德航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油气回收检测步骤-油气回收检测-德航特检”产品信息,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油气回收检测步骤-油气回收检测-德航特检”价格、型号、厂家,请联系厂家,或给厂家留言。
德州德航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提供油气回收检测步骤-油气回收检测-德航特检。








何为三次油气回收

在加油站日常管理及油品接卸中,经常性会提到加油站油气回收,并且会分为一次、二次、三次回收,但对于每种的作用与区别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掌握。

三次油气回收是指油品储存过程中,对储油罐内呼出的油气进行处理,三次油气回收系统需安装在已经完成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改造的加油站。

随着加油量增加油罐压力会不断上升。当气油储罐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时,三次油气回收设备启动,以一定的流量从气油储罐抽取气油油气,转变为液态回到储油罐中,同时降低罐内压力。



几种油气回收技术介绍

1、吸附法

  利用活性炭、硅胶或活性纤维等吸附剂对油气/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力的大小,实现油气和空气的分离。油气通过活性炭等吸附剂,油气组分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然后再经过减压脱附或蒸汽脱附,富集的油气用真空泵抽吸到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而活性炭等吸附剂对空气的吸附力非常小,未被吸附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

2、吸收法

  根据混合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油气回收检测,来进行油气和空气的分离。一般用柴油等贫油做吸收剂。一般采用油气与从吸收塔顶淋喷的吸收剂进行逆流接触,吸收剂对烃类组分进行选择性吸收,未被吸收的气体经阻火器排放,吸收剂进入真空解吸罐解吸,富集油气再用油品吸收。

3、冷凝法

  利用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来,实现油气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直接转换。冷凝法是利用烃类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差异,通过降温使油气中一些烃类蒸汽压达到过饱和状态,过饱和蒸汽冷凝成液态,回收油气的方法。一般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使之凝聚为液体回收,根据挥发气的成分、要求的回收率及蕞后排放到---中的尾气中有机化合物浓度限值,来确定冷凝装置的温度。

4、直接燃烧法

  这种方法是将储运过程中产生的含烃气体直接氧化燃烧,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炭、水和空气作为处理后的净化气体直接排放。该工艺流程仅作为一种控制油气排放的处理措施,其不能回收油品,也没有经济效益。

5、膜分离法

  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和空气混合气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 ,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富集的油气传输回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




1、油罐车上。油罐车上增设的回收管道则是油气改造的“连接器”,它一方面可以使油罐车在加油站卸油时,通过加油吸收及加油站地下油罐存储的油气送入车内;另一方面在油库装油时,可以借助装油压力,将油气通过管道输送至油库油气回收装置。现在油罐车下装式和油气回收的产品均已系统化和标准化,油气回收设备可以气动式和手动式的整套控制系统,方便油气回收。

  2、加油站里的加油上和储油罐的排气口位置。加油是油气改造的“小先锋”。加油上都设置了一个橡胶垫,在给车辆加注时,橡胶垫可以把加油口罩住,以阻止油气从加油口的空隙中溢出。与此同时,汽车油箱内原本存在的油气被新加挤出,通过加油连接的真空泵被吸入加油站的地下油罐。由于在加油上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现在加油都闻不到油气味了。

  3、在油库内建设的装置则是油气回收的“”。所有油气汇聚在此,---入油气吸附塔被活性炭吸附,达到一定浓度后,油气回收设备会通过喷淋等手段,油罐车油气回收检测,将处于气体状态的油气转化为液态,变成,回收入罐,实现了加油站和油库作业区域产生油气的内部循环和密闭回收,从---上了油气蒸发对环境的影响。









储油库油气回收检测-德航特检-油气回收检测由德州德航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提供。德州德航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实力---,信誉---,在山东 德州 的项目合作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德航特检带着精益---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理念和您携手步入,共创美好未来!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100000085450.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78304665.html
     关键词: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